摘要:二是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调整和完善分配制度,增加生态环境质量、禁止开发区域所占的权重,加大对民族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力度。 ...
推广农村垃圾焚烧处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理,门联建立绿色养殖新模式;加强农用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门联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推广农业生产测土配方,建设一批有示范意义的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
升级完善自治区固体废物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及视频监控系统,合整有序推进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第十章 强化风险防控,治旅严守生态环境底线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治旅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危险废物、重金属和尾矿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健全环境应急体系,保障生态环境与健康。
全疆上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游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游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农用地,门联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以阿尔泰山山地森林、合整天山山地草原森林和帕米尔—昆仑山—阿尔金山荒漠草原为生态安全屏障,合整强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退化草原修复、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治旅第二节 分区施策改善区域大气环境分区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行动。执行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游市监督环评措施落实,提升环评质量,守好绿水青山第一道防线。
推广绿色修复理念,门联强化修复过程二次污染防控。合整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到2023年,治旅完成一批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集聚区和危险废物处置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针对铸造、游市铁合金、游市焦化、水泥、砖瓦、石灰、耐火材料、金属冶炼以及煤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严格控制物料储存、输送及生产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建立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长效机制,门联科学划定河湖禁捕、限捕区域,重点水域逐步实行禁渔期制度。加快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合整按照国家层面对国家公园统一规划部署,合整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候选区,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立。因地制宜,治旅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监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积极发挥志愿者组织在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对话协作机制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开展重点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探索构建环境健康风险监测网络,逐步将环境健康风险纳入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第四节 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大执法系统干部培训教育力度。推动全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应用,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第一节 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2.4%。
到2025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相关排污口整治。强化绿色建筑要求,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深化建筑领域清洁能源利用,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升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力,以政治上的加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向纵深发展,引领带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发挥举报奖励的带动示范作用,依法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将土壤污染调查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建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后评估机制和公众健康影响评估制度。
以结构调整、升级改造和深度治理为主要手段,推动实施一批重金属减排工程,持续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优先治理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城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村庄生活污水,其它地区根据农村聚居点分布有序推进。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机构改革安排部署,整合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筹推进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第一节 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探索建立报废矿井、钻井清单,推进封井回填工作。统一规划区控辐射环境监测站点,重点城镇、重点流域、重点污染源周围环境等区域,增设辐射环境监测点位,构建较为完善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客观、准确、及时反映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名录化环境管理,促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清洁能源利用率持续提高,风电利用率、光伏利用率分别达到89.76%、95.39%。
充分依托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开展新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生态环境质量功能评估、保护效果考核标准、生态补偿核算政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建立适用于新疆生态环境特点的现代化生态保护监管技术体系。持续加大河湖整治力度,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持续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深入推进油气田开采历史遗留含油污泥、磺化泥浆、黄金选矿行业氰化尾渣、铜冶炼行业砷渣以及石棉矿选矿废渣等调查和污染治理。严格涉重金属企业环境准入管理,在重金属超标、排放量大的重点区域,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实施重金属排放量等量替代或减量替代,实施分级分类管控。
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理确定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内统一产业准入和排放标准。加强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确定水资源承载能力,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染治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创新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深度挖掘分析生态环境数据,推动大数据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推进国土空间绿化行动,实施塔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
第四节 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开展新污染物筛查、评估与环境监测。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实施重点工艺环节的能效提升改造,树立一批能效领跑、技术先进的示范领军企业。
第五章 加强协同控制,改善大气环境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重点领域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统筹分区控制与区域协同控制,强化科学施策、精准治污,进一步降低PM2.5浓度,提升优良天数比例,减少重污染天气。第一节 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控加强国土空间布局管控。
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推动重要水源地水质在线生物预警系统建设。对跨国境河流、涉及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河流、其他重要环境敏感目标的河流,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动机制,建立流域环境应急基础信息动态更新长效机制,绘制全流域一河一策一图。探索开展PM2.5和O3污染区域传输规律和特征研究,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治理,强化差异化精细化协同管控。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智能化、精准化、规范化水平,升级改造环境执法一体化系统,完善移动执法、环境行政处罚、环境执法稽查等系统功能,基本实现环境执法、行政处罚全链条电子化管理,形成精准、高效的环境执法+互联网监管模式。
加强涉危险废物企业、涉重金属企业、化工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重点流域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实施分类分级风险管控,协同推进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风险防控与生态修复,形成一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风险防控示范工程,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第一节 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责任体系。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支持环保技术装备研发生产,推动环保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扶持一批精专特优中小企业。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全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
升级完善自治区固体废物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及视频监控系统,有序推进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第十章 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危险废物、重金属和尾矿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健全环境应急体系,保障生态环境与健康。